一碗乾隆四神汤,调理好了我儿子的“玻璃胃”
作者:一个被孩子脾胃虚弱折腾了3年的妈妈
不堪回首的痛苦
我儿子小宇6岁,从小就是个“小饭渣”。他爱吃冰激凌、炸鸡、薯片,一到正经吃饭就蔫了。别人家孩子吃饭像打仗,我们家吃饭像上刑——他要么扒拉两口就喊“妈妈我肚子要爆炸了”,要么含着饭眼泪汪汪地说“喉咙里卡了石头”。最让我崩溃的是半夜,他总突然坐起来干呕,小身子蜷成虾米,吐出来的全是没消化的饭渣,床单被褥三天一洗,家里永远飘着84消毒水的味道。
最让我揪心的是因为脾胃虚弱抵抗力差、他动不动就感冒发烧,班里只要有人咳嗽,他准保第一个被传染,瘦得像根豆芽菜,小脸蜡黄,眼下一圈青黑,邻居见了都问我:“这孩子是不是没睡好啊?”
他4岁那年冬天,因为一场急性肠胃炎住了院。护士给他扎针时,他哭得撕心裂肺:“妈妈,我肚子里有妖怪在咬我!”我看着输液管一滴滴往下掉,捏着他细得像竹签的胳膊,心想这哪是养孩子,分明是养了块碰不得的嫩豆腐。幼儿园老师偷偷劝我:“要不给孩子办休学吧?这月已经第三次发烧请假了。”
那三年,我像掉进个黑洞洞的迷宫。健胃消食片当糖吃,益生菌瓶盖能铺满茶几;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号凌晨抢。有个大夫把脉后直摇头:“脾虚湿重,气血两亏。”我听着像天书,只记得他开的中药有二十八味,煮出来黑得发亮。小宇喝第一口就吐了,哭着求我:“妈妈,这个比妖怪还可怕!”
最扎心的是去年生日。我烤了他最爱的草莓蛋糕,可他吃了两口就说肚子胀,蹲在厕所半小时不出来。他爸隔着门哄他:“宝贝,吹蜡烛许愿啦!”门缝里传来他带着哭腔的声音:“我许愿……明天不要拉肚子……”我靠在厨房墙上,指甲掐进掌心——当妈的连孩子好好吃顿饭都做不到,算什么妈妈?
藏在眼泪里的向往
有天接小宇放学,他趴在窗边看同学分辣条,手指头在玻璃上划来划去。回家路上他突然问:“妈妈,我什么时候能像胖虎那样,一口气吃三个汉堡?”夜里他发烧说胡话,滚烫的小手揪着我衣角嘟囔:“下周运动会……我不想当救护车娃娃……”
我这才惊觉,孩子要的不仅是“不肚子疼”。他想要的是能和小伙伴分一包辣条,而不是捂着肚子躲墙角;想春游时不用盯着别人啃鸡腿,自己只能喝保温杯里的米糊;更想挺直腰杆在操场跑圈,而不是体育课永远请病假。这些寻常孩子的快乐,对脾胃弱的孩子来说,都是奢望。
孩子要的从来不是山珍海味。他渴望的是春游便当里不再只有白粥配馒头;是生日会上能大口啃鸡翅,而不是攥着半块蛋糕偷偷塞给我;更是体育课跑完八百米,还能举着水壶喊“再来一轮”!这些最寻常的童年碎片,对脾胃弱的孩子来说,却是挂在橱窗里的糖果,看得见,摸不着。
四个神仙送来的门票
转机出现在去年秋天。小区里带孙子的张奶奶拽着我去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中医,说这位老先生调理脾胃特别灵。我本来不抱希望,但老先生一句话就把我说哭了:“孩子不是故意挑食,是脾胃被湿气困住了,就像用湿木头生火,怎么烧得起来?”
老中医听完我的哭诉,从抽屉里翻出一本泛黄的《食疗本草》:"你看,四神汤的茯苓通利三焦,湿气走了,孩子才能吃得下饭;莲子和芡实把营养锁在身体里,气血足了,跑跳才有劲儿;山药补脾的力道绵长,像给破轮胎慢慢打气。"他捻起一颗莲子:"你看它蜷在莲房里,像不像孩子缩在病床上?等它在汤里煮开了,就是小娃娃挺直腰板的样子。"又指着书上的批注:"乾隆那会儿的大臣喝了这汤,能连夜批八百斤奏折,你家娃喝了,至少能疯玩两小时不喊累。这汤是给孩子'打地基'的,地基稳了,才能盖起吃饭香、跑得快的'小楼房'。"
他让我用四神汤给孩子调养,还给我讲了段故事:乾隆下江南时,四个大臣水土不服上吐下泻,当地僧人用莲子、芡实、山药、茯苓炖猪肚,说这是“四臣汤”。后来传到台湾,因为口音变成了“四神汤”。老中医把四味药食同源的食材一样样摆在我面前:“茯苓像扫把,能把脾胃里的湿气扫出去;莲子和芡实是守门员,防止营养流失;山药像小工兵,慢慢修复受伤的肠胃。这四样搭伙干活,比单打独斗强多了。”
药材里的星辰大海
不过最难的还是找好药材。市面上的茯苓有的掺淀粉,山药片熏过硫磺,为了找齐四位“神仙”,我翻烂了《本草纲目》。云南茯苓切开有雪色菌丝,像给肠胃织了张星星网;福建莲子煮三小时芯还是绿的,仿佛把盛夏荷塘的能量都锁住了。
我跑了三个月中药房,把药材泡水、煮水、嚼着试,最后锁定云南的茯苓(煮完像果冻一样透亮)、福建的莲子(炖三小时还糯而不散)、广东芡实(咬开有淡淡坚果香),山药只用河南温县的垆土铁棍山药片。
四神汤给我的惊喜
原料选好后、我半信半疑回家试了老方子。第一次炖了排骨四神汤,小宇居然喝了两碗!老中医教的方法也简单:排骨焯水,加上提前泡2小时的茯苓、莲子、芡实、山药(每样抓一小把),扔两片姜,大火煮开转小火咕嘟两小时,满屋都是药材混着肉香的清甜味。后来我还试过用猪肚炖,祛湿效果更好,只是处理起来麻烦;天热时就煮四神粥,把药材和大米一起熬得稠稠的,撒点枸杞,孩子当早餐吃。
我开始变着花样炖汤。排骨四神汤的肉香能勾起食欲,猪肚汤的黏稠胶质裹住胃黏膜,连素食版四神粥里的枸杞,都是哄孩子多吃两勺的“小鱼饵”。最惊喜的是,以前小宇睡觉总盗汗,枕头三天就泛黄,喝汤半个月后,他半夜不再翻来覆去磨牙,睫毛安静地垂着,像个终于充饱电的洋娃娃。
现在他吃饭时会主动舀汤里的山药:“这个绵绵的,像在给我的肚子按摩。”上周他甚至指挥爸爸炒菜:“要给茯苓大人多加点水,不然它们扫不动灰尘啦!”
那天我蹲在灶台前熬第一锅四神汤,小宇凑过来嗅蒸汽:“妈妈,这个香像游乐园门口的棉花糖!”我趁机把茯苓片塞进他掌心:“这是能扫掉肚子里垃圾的小扫帚,等它们把妖怪赶跑了,咱们就去坐过山车,吃比脸还大的彩虹棒冰!”
从“不能”到“终于能”
有次我带他去游乐场,他盯着冰激凌车吞口水。我狠心买了个最小的,他舔了两口突然递给我:“妈妈,我尝过味道就行啦,肚子不疼最重要。”那一刻我鼻子一酸——四神汤治好的不止是脾胃,更是一个孩子被迫“懂事”的委屈。
喝汤半个月后,小宇做了件让我泪崩的事——他偷偷把幼儿园发的山楂片带回家,掰成四瓣泡进汤里:“我要请四位神仙尝尝甜味,他们干活更卖力!”两个月后的亲子运动会,他攥着号码牌冲我喊:“妈妈!我报名了接力赛!”
那天他跑得像只歪歪扭扭的小企鹅,到终点时绊了一跤。我冲过去要抱他,他却自己爬起来,指着观众席上喝空的保温杯喊:“我的神仙汤没白喝!这次膝盖没流血!”
就这么喝了三个月,小宇吃饭不再磨蹭,最爱的番茄牛腩能自己吃掉一小碗;以前动不动就积食发烧,现在连着下了两场雨都没感冒;最让我欣慰的是他脸颊有了血色,眼下的青黑淡得像被橡皮擦过。上周幼儿园体检,老师惊喜地说他半年长了3厘米,终于不是班里最矮的了!
现在我家每周雷打不动炖两次四神汤,冰箱里永远冻着分装好的汤料包。如果你家也有个“玻璃胃”宝宝,真心建议试试这个老祖宗的方子——药材菜市场都能买到,炖汤时还能把孩子的玩具小锅搬出来,让他自己往锅里放莲子,边玩边学:“妈妈,这个白球球(茯苓)是扫垃圾的,这个红胖子(莲子)是守大门的!”
后记
今早小宇自己扒着灶台闻汤锅,突然回头冲我笑:“妈妈,这个汤是四个神仙变的吗?”我捏捏他终于有点肉的小脸:“对啊,神仙们说,要把挑食的小朋友都变成吃饭冠军呢。”
昨天小宇翻出以前的相册,指着住院照片说:“这个哭包才不是我!我现在是能吃两碗饭的奥特曼!”他把四神汤料包系上红绳,挂在书包上当护身符:“明天春游,我要带着神仙们征服烤肉堡......!”
乾隆四神汤的正宗配方
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,其中“四神”是指茯苓、怀山、莲子和芡实(或薏仁),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,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、去湿、降燥等诸多益处。
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、由于日夜操劳,加上舟车奔波、水土不服,因此相继病倒。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。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,不久,有一僧人前来揭榜,在把过脉之后开出“莲子、芡实、怀山、茯苓等量炖猪肚”的药方后,宣告“四臣,事成”。
乾隆四神汤功效与作用
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,果然立即痊愈。此后,每有官员南巡,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生,久而久之,此方便以“四臣汤”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当这药方传到台湾之后,由于不清楚“四臣汤”的由来,并且 “臣”和“神”的台语发音相同,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“四神汤”。
脾虚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,生活中的种种伤脾行为,让我们的脾胃不堪重负,所以爱美的女生一定要早早养脾了。
如果你的孩子现在也有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等烦恼、不知道怎么调理最快最有效、并且用过很多调理的方法也没有看到好的效果、不妨试试这个调理方法、说不定会让您少走弯路、给你带来惊喜、而且纯食疗对身体也没有任何伤害。
(如果您有时间也有制作条件、可以自己购买和我一样品质的原料、自己制作、不要怕费事和麻烦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效果)
(如果您找不到品质好的原料或者嫌麻烦不愿自己找、但也想试试的话、也可以像其她小伙伴们一样直接用成品、您拿回去直接吃就行了、这样不但简单方便省事、省去自己选原料的各种麻烦、还能最大限度保证效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