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节气,清暑利湿,健脾养胃
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大暑时节气候炎热,雨水较多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,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。
大暑时节阳光猛烈、高温潮湿多雨,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,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,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。“大暑”是一年中天气最热、湿气最重的时节,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,腠理开泄,出汗较多,容易伤津耗气,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,健脾养胃为重点。
起居方面:夜卧早起
古人云: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厌烦于夏季白昼的炎热与光照,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以升阳气,夜间充分休息以养阳气。夜间23点前入睡为佳,此时阴气最盛、阳气较弱,保证充足睡眠以养阳。白天11点到13点为午时,此时阳气最盛,阴气初生,小睡半小时可缓解白昼过长的倦怠,让身体阴阳平衡过渡。
避风寒勿贪凉
大暑时节,人体阳气外浮,汗孔开张,一味贪凉容易受到寒气侵扰,易导致热伤风、面瘫、关节痛、腹泻等。夏季气温较高,若日常过于贪凉贪风,很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。夏季不要穿衣过薄,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,在睡眠时勿袒胸露腹,以免因感受外邪而生病。
运动适宜
运动不要太过激烈,可以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运动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跳绳、慢跑、散步等。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,运动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过于疲劳、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。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,小口慢饮温水,千万不要喝冰镇矿泉水或饮料。运动完要等汗出完了、变干了才能洗澡。
保健药膳
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,暑气较重,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。人们易感觉胃口不好,容易腹泻,严重时有胸闷、恶心、四肢无力等,舌苔常比较黄腻。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,中医称之为暑湿证,要清暑利湿,健脾养胃。
1.藿香大米粥
原料:藿香叶少许,大米、清水、食盐适量。
制法:将藿香叶洗净,切碎备用;大米淘洗干净,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备用;大米倒入清水中,先大火煮开,然后小火慢熬,至浓稠状时,加入藿香叶搅拌并小煮片刻,最后加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。
功效:健脾化湿,解暑止呕。
2.橘皮茶
原料:橘皮10克(鲜皮加倍),冰糖适量,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。
功效:理气开胃、燥湿化痰,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、饮食无味者食用。
3.薏米小豆粥
原料:薏米20克,赤小豆30克,大米100克,水适量。
制法: 将薏米、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,大米洗净,加入适量的水,同煮成粥。
功效与主治:具有健脾渗湿、清热消暑的功效,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、食欲不振者食用。
穴位养生
胸腹部穴位:摩腹
用掌或四指摩腹部(肚脐),摩300~500次。顺时针摩能健脾止泻,对于便秘、腹胀、厌食等,顺时针摩能消食导滞通便。
上肢部穴位:运内八卦
以手掌为圆心,从圆心到中指横纹2/3处为半径画圆,运50~100次。顺时针运为行滞消食,逆时针运为和胃降逆止呕。
上肢部穴位:运内劳宫
用中指指腹作运法,在掌心揉按,运100~300次。此为清热除烦特效穴,用于五心烦热等。推拿时在内劳宫穴滴一滴凉水,吹一下,清热力更强。
下肢部穴位:推涌泉